小时候,很喜欢看一部外国卡通片《绿野仙踪》,如今研读《易经》,在瀚渺的易海中,苦寻起源之所,这也让我又有童心未泯之感。探寻古代先贤的光芒,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,也让我感叹:谛造出如此深奥的易学文化,我们的祖先聪明智慧一如神仙!
易在文先,伏羲氏的先天八卦图是在文字之前,只是苦于眼界和认知程度,研习易经最主要的根据——八卦图,本篇只能用文字表述,图解待到笔者参研得道后,再奉献给大家。
相传伏羲氏和女娲是中华民族始祖母华胥氏的一双儿女,“华夏”一词来源是取始祖母姓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,合称而来的。
伏羲氏归纳总结了当时人们朴素的唯物原始辩证法和发展观,参杂当时许多还是臆想的道理,最早形成了以二进位数学为系统结构的原始思想,虽带有神话色彩,但科学性达到了令下叹为观止的程度。伏羲氏把原始结绳纪事符号,用阴阳符号来代替,这不但是文字最早的雏形,还确定了易学理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指导地位,伏羲氏被后人尊称为上古之圣。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原始共产社会,同自然斗争中萌发,生长和形成自然经验和方法,是易学的基础,朱熹称之为“天地自然之易”。
伏羲氏是阴阳思想最早倡导者,由其始作的先天八卦图是历代先贤研究易学的必读经典,伏羲氏也是最早感知万物皆是从无到有的贤圣,其思想光芒不但照亮了老子、孔子等思想巨人,对现代社会仍有很重要的启迪。
易学广大,无所不包,世界无数专家学者都公开承认,是易学原理使其获得成就,但易学自起源到发展却历经坎坷曲折的道路。
从伏羲氏以艮位为始的《连山易》,到轩辕黄帝的《归藏易》,是以坤卦为首,与《周易》以乾坤为牵头,在漫长的文化发展之路,孰是孰非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
起缘于对天地自然万物之观察的易学,在人们追求发展和改造自然中,从无到有的思想和阴阳观念,抽象出阴阳爻乃至八卦符号和八卦图形,是以原始的思维模式来探讨,天地万物变幻多端和相辐相成的基本原理。但自东周末年,易学文化就被披上了愚民的面纱,脱离了大众,又经“秦火”浩劫,以至于核心思想被严重扭曲。易学专门用于占卜,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盘剥人民的工具。时至今日易学的占卜功能,依然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,这实际是本末倒置啊,易学的神秘莫测,万象包罗,又怎是一个“卜”字概况呢?
日本现在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中就赫然有“日本麻将”,这可在中国起源的游戏博弈啊!日本人振振有辞说,麻将虽然起源于中国,但你们现在只注重其博弈性,而忽视了麻将博大精深的文化娱乐内涵,所以麻将真正的思想文化内容在日本。这样麻将成了日货。以后再查赌,就叫抵制日货好了。
无独有偶,韩国也在申报“中医学”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究其原因也是我们只注重中医的治疗功能,而忽视了中医的精髓,中医的精髓是让人不得病!应该承认,中医学在韩国已经真正地开花结果,再有疑难杂症,找韩医吧。
如今易经文化在全世界久兴不艾,我好怕东南亚又有某国,再拿易经说事啊!我们要在易经的研习过程中,不可偏执卜的功能,要象数理占共参研,不要再让小日本之流鼓噪易学的归属,占我们祖宗的便宜了。
易学起源于伏羲氏的先天八卦图,经皇帝、神农氏、周文王、周公、孔子、陈抟、邵康节、朱熹、程颐等先贤的研究开拓,虽然易经还有许多封建社会的专制伦理烙印,但易经的科学性越来越被人们认可,相信中华古易,必将会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,贡献新的力量。
下面让我们共同感知一下易学的理论基础吧。
易学讲无极生太极,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太极是一种有的状态,或是万物之母,无极是一种初始状态,老子的《道德经》第一章内容,就受易学思想的指引,也可以说老子就是易学的传人。
两仪是阳和阴,画卦为 和 ,郭沫若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对生殖器崇拜的孑遗。四象是太阳、少阴和太阳,少阳,画卦为 、 和 。八卦又是在四象的基础上再重画一爻而成的,阴阳爻是象征万物的错综复杂,变化无穷。现代项目管理学认为项目管理的精华,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,而易学虽然把从无到有复杂演绎为六十四卦,正是要有这六十四种状态和六十四事物来揭示世界乃至宇宙的真谛,所以看似繁琐,实际是大道至简,易经无愧为大道之原。
两仪是事物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,四象是指阴阳互相转换和融汇的状态,八卦是指世间万物。而十六卦、三十二卦到六十四卦是指世间万物的变化关系,古人自易学兴起,才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世界概念。
八卦将世间万物归纳总结为八种,并抽象为易学符号。
乾卦 象征天 卦德为强
坤卦 象征地 卦德为厚
巽卦 象征风 卦德为入
震卦 象征雷 卦德为动
坎卦 象征水 卦德为险
艮卦 象征山 卦德为止
兑卦 象征泽 卦德为悦
世间万物皆可用八卦来表述,而后周文王演绎八卦为六十四卦,是将八卦重叠而成。周文王还将每一卦都编写了卦辞,周文王之子周公秉承父志,为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撰写了爻辞,自此易学图文并茂,象意互参,数理并举,并大行占卜功力。这也为孔圣人《易经》成传,奠定了基础。
孔子对易经文化非常推崇,孔子对卦辞和爻辞又进一步的给予诠释,撰写几万字的解读文字。孔子关于卦辞和爻辞的文言称之为“辞传”,阐述易理的“系辞传”和 说明卦象,卦理的“说卦传”,还有说明卦序排列的“序卦传”等。自此《易经》添加了孔子及弟子编写的内容,使易经更加哲学化、科学化。孔子做传辞为易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,孔子及弟子为易经撰写的内容史称《十翼》。《易经》成此经典,应该说是集合古代先贤的智慧,是中华民族儒家、道家及诸子百家共同信奉的典藉。
《易经》在古人类对抗战胜大自然的进化过程中,起到了巨大作用,同时我相信,随着现代人们对《易经》的进一步研究了解,《易经》文化一定会再一次成为国学文化之首,再现千古周易冠群经的风采。
这也是我寻踪易海时,最大的心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