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某博客蝴蝶童年-冯船江蝴蝶童年-冯船江

众里寻他千百度


——浅谈人生与画境

 

一、古今成就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境界

    清代大学者,清华大学建校教授王国维在他的名著《人间词话》中这样阐述,古今成就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境界:

    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西楼,望尽天涯路。

此第一境界也;

    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

此第二境界也;

    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

此第三境界也。

    第一境秋风落叶独自一人,天涯路漫何处是尽头?满腹的忧伤孤独忍受,前行的路上又何尝不是旧痛又添新伤?但既然走进了秋季,就必然会有斩获,登高声自远,又有了常人不及的眼量,只要坚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就会一路走进春天里。大家都是出来混的,身心疲劳一定是要付出的,心情可以悲壮,道路可以是曲折的,但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。

    第二境自然是吃尽苦中之苦,受尽屈中之屈,冬练习三九,夏折磨三伏,乃至面容憔悴、形容枯槁,依旧无怨无悔……甚至断臂求法、燃指供佛不怕牺牲一辈子的福祉,只为共产主义早日实现,呵呵~

    总之,只要抉择了路,就不怕路远!

    这第二境虽可歌可泣,却似乎是身陷其中无法自拨了。但这也是成大学问的基础,十年寒窗苦读,只为一成朝闻天下。古人可以采用头悬梁、锥刺骨(自虐)或凿壁偷光(损坏私人财产),捕萤夜读(虐待昆虫)等违常规花样,达到其目的。今人也少有捷径可走,虽然有高科技以假乱真,虽然有众多叫兽砖夹收你学费,还有一些二道贩子卖你奖状证书什么的,但若没有为学问为事业献身的老黄牛精神,这第二境枉然难求呀!

    第三境是对前两境的总结,只要刻苦钻研一无反顾,就总有一天蓦然回首之时,见邻家的小妹,那个让你魂莹梦牵的田螺姑娘,就在你的身旁。是啊,艺术需要执著,但也需要有回头的勇气,有冷静洒脱的反思。豁达地放下寒风中的双手,不经意间,就发出了点睛的妙笔,你的创作飞入九宵功德圆满,你的心灵不再有沉重的负累。

    王国维虽是在词话中,讲诗者要经历字、句、意的创作历练过程,也委婉地说到绘画也要经历笔、色、境的修为,才能达到全面的升华,始成一代宗师巨匠。

    笔是画的基本功力,敦煌石窟的壁画,最让人心醉的就是那一笔而就的飘逸长线。小日本已经研究出复原敦煌石窟的绘画原料,就是因为还没有笔功如此老道的人才,才让小日本暂缓了称霸敦煌艺术的的野心(记住,只是暂缓了)。可见笔法纯熟有多重要,晚年的齐白石也是靠笔力扬名,他还有独门工笔暗器来配合笔力的表现形态。比如画螃蟹爪子时,为体现毛茸茸的感觉,他事先用刀片将那个位置的纸刮起毛……

    国画,不追崇视觉的透视效果,端庄宁静,一如古典美女,所以说国画就是中国的仕女,静若处子。静又是靠色彩来表现的,无论多么夸张的笔力和线条,就是飞天的玄女,也能让我们读到菩萨般的安详。色彩也是画的基本表现形式,笔是画的风骨,色是画的衣裳,境界就是画的气质了。国画五彩缤纷,黑色是最特殊的颜色了,不但营造出笔色合一的境界,墨彩静谧传神,无论画竹画蝶画荷画人物,无不是在原始中彰显最纯朴的美丽,水墨画可比西方油画中的裸体艺术。

    就如品位独到的摄影大师,黑色照片也更显其艺术真谛。笔功登峰造极的巨匠,才会在画作中多留墨迹。我曾有幸欣赏王子和老师的一幅佳作《山鬼》,此画用墨就多,用色又巧,画中主人公是屈原笔下传说中的美女,王老师写真与写意并举,兼有油画的印象派动感,还不失其庄重,可谓笔色均匀,恰到好处,让我叹为观止,更何况这幅画所表现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内涵!这也是王老师难得可贵的大家风范。王老师的画,让你疑似笔笔有点睛之妙,令人只见性情,不睹笔色。王老师的画是故事、是情节、是历史,这可不是只懂得画一些花草树木山水之人可比拟的。画面的鲜活,是画的境界和作画人的品位,你甚至可以不见其人,只是通过欣赏他的丹青笔色,就可神交其人,了解其高洁的风骨。

王子和老师就是这样的大家,王老师动笔即达画境,落笔人又在画外,人画两忘超然世间,可谓是心净处处是桃源。

二、从金庸的少林七十二绝技到古龙的灵犀一指

    金庸的武侠小说被称之为成人的童话,故事情节有历史传承,故事人物有帮派和背景,还烘托出天下武学出少林的思想。但金大侠的武学太著相法,要么强调招数,要么强调心诀,还有兵器和内功紧随其后,乃至打出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华丽招牌。这不但吓倒了一批不懂数学的读者,还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,金大侠的侠客加工厂里生产的大侠,虽然有水浒般特立独行的个性,但太拘泥于花拳绣腿,虽然用功刻苦却少了想象的空间,金庸的七十二绝技不过是第一境也。教科书似的武林,就好比是一幅用笔工整色彩艳丽的广告画,甚至有一点对世俗伪善的谄媚。

    古龙的武侠被称之为成人的神话,在人间属三无产品,故事无年代背景,人物无传承,武功无招法,什么都没有,也就什么都有了,一切都显得那么神奇诡秘,一切都了无痕迹。在你阅读时,不敢丝毫松懈,生怕一不留神,被书中的怪手,扼住咽喉。古大侠塑造的人物个性奇特,似人非人,似仙非仙,说翻脸比你翻书都快,说出手绝对超光速。古龙小说在于悬念,王宫大内竟然成了他的比武场,这就好比王子和老师,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,王老师也是信手拈来。

    古龙笔下永远没有最高超的武学,第一高手总是被击溃,败得虽然很偶然,但在古大侠飘忽不定的笔锋下,又成了绝对的必然。这又似王老师,王老师人画有王者之风,却又无骄横之态,笔法老辣,以臻无招胜有招之境界。

    古龙的江湖就象一幅随心所欲的写意山水画,让你顿觉神龙见首不见尾,让你不知身在何处,只知是梦里一晌贪欢。而王老师的画,就象一位高明的向导,让你不知不觉走进故事里的年代,旁边站着不动声色的王老师,等你蓦然回首时。

    不知道王子和老师是否读过明朝的王守仁,但王老师确是用心格物创作的巨匠,这与用诗境写小说的古大侠十分相近。

    放纵情性,笔随心动,是金庸的境界;

    收敛内守,心无所住,是古龙的真功。

    无招无式,心无所求,是王子和王老师的画境,我们看到的可能就是那一只平凡的画笔,这极象古龙的灵犀一指,只有出手时,你才只道那是绝杀!

三、大俗大雅真本色

    艺术说来话长,来源于生活不假,高于生活也未必。

    生活可是雅上天俗入地的立体众生图,应该说高度浓缩概括生活,就是艺术。那也就只有画、音乐、诗歌才能登艺术之大雅之堂了,实际也未必,因为是我最喜欢艺术中的这三位剑客,才如是说。

    艺术家都是俗雅到一定水深火热之人,或雅到不食人间烟火,或俗到直掉土渣。有时候我非常渴望能看艺术家能在雅俗中穿梭,比如赵本山去念长江商学院,比如早年梅兰芳留胡子……

    但似乎这景象和流星雨、日全蚀一样,千载难逢啊!

    有人不愿附庸风雅,有人不愿依附媚俗,俗雅交融好像如火星碰地球样可怕!人无癖无以为友,是说人要有俗一些的癖好,不然就不会有朋友了,但艺术家似乎不买这个帐,艺术家视艺术为生命,艺术就是他终生的朋友,大不了梅妻鹤子嘛!可话说回来了,这样的艺术家也就走不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,深陷于笔砚之中,只是第二境而已。

    而且无俗好者,必清高啊!艺术家还应雅俗兼顾,呈现出美好的作品给别人欣赏,是人间喜剧;撕碎自己的作品给别人看是悲剧,人世间有喜有悲,又有谁能说喜剧一定比悲剧有艺术感染力呢?看一看沙翁留下的四大悲剧,你就会明白艺术真谛所在。

    艺术家应该如徐志摩版说:

    轻轻的我来了,作品雅俗共赏,

    轻轻的我走了,嬉笑怒骂统统带走。

    艺术家要有容自己的量,雅也是我,俗也是我,这样的艺术才有创新的力量。当然千万不要学习画冰雪的于同志,创新步伐过大,现在的作品让人们一头雾水也不好。

    艺术家的创新就是回归第三境,灯火之处,无俗雅无喜悲,只有不朽的产品。赏也罢,毁也罢,只有自己能放得下,才能被别人捧得牢!毛大人说,艺术家应该到群众中去,没有错,艺术家应该时常出没于茶余饭后或街头巷尾,把人生的不如意下放,才能把人生的真谛上传呀!

四、只见红楼不见梦

    把红学当口粮和精神食粮的人多如恒河沙,就是因为红学中,不但有具体的红楼可以批注,还有那太虚梦境,可供猜想……

    缺憾和朦胧都是一种美丽,半部红楼梦尚需如此表达,画境呢?用笔老道颜色纯青,也只能画出红楼的奢华,那比仙境还逍遥的梦境呢?

    中国当代《红楼梦》题材的扛鼎画作,王子和老师名至实归,但王老师也常被人模仿,什么时候,王老师开始用画笔描绘,自己心中的颠峰红楼梦,去解答人们对红楼梦的疑问,也就更发挥出了自己文画合一的优势了。这也是雅与俗的完美结合,纵观全世界,精通红学的国画大师,微斯人啊!

    世界正在欣赏,王老师用如诗的画笔,画出如诗的不朽红楼梦……

五、误人子弟的王右军和不出诚实言的李白

    曾经有一个人痴迷王羲之的字,终生苦练,结果其字虽与王右军如出一辙,但却不被世人看好,因为他走不出王右军的光辉窠臼,迷失了真正的自我,故说右军误人。

    今人走出古人之境,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成就和天空,打破曾经的壁垒,艺术才有超越,这也是许多人都喜欢王子和老师的真正原因。王老师的字与画,都是自己的风尚,有着极强的原生态烙印,这也是王老师的画作经常被模仿,却从来没被超越的关键所在吧!

    李白的艺术成就永垂千古,但李白的文人气质下却隐藏着一颗政治的野心,李白诗中的浪漫也许就是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,乃至60岁高龄时,还要抡刀上前线。李白嘴上说不能摧眉折腰侍权贵,背地里却一直梦想被宫廷重用,结果差一点丢了性命……

    所以说艺术是想象、夸张、甚至大话,艺术家有时也可以有一些虚荣和乖张。艺术需要执著甚至献身,但艺术家也需要叛逆和荒诞,比如辜鸿铭。太老实的作品,也会让艺术家默默无闻,文如其人没有什么不好,但让作品有一些匪气,也许会更有利于扬名于天下呢!

    李白的诗与人格南辕北辙,千年之后,李诗还不是好好地行驶在艺术的皇宫里吗?

六、人与画相忘于江湖

    可以肯定地说,真正的不朽巨作,都是志存高远者所作。巨匠们的气质就是自己作品的骨骼,让柔弱无骨的国画,在世界上可以直立行走。但这些传世的经典之作,都要有意刻上大师们气质烙印吗?

    越有成就的艺术家,就越会觉得创作时的压力,新手可以成为老手,老手呢?稍一放纵,老手就会入魔境,那是失手。失手让很多艺术家从头再来,也让许多艺术家改行去教书育人,所以艺术大成就者,入三境最后还要出境啊!

    新手作画,人与笔简直是在阴阳两界,老手就如顺溜所说的那样了,笔好像是从心里长出来的,人笔合一是境界吗?第二境而已,高手是可以把笔从心中拨出来的人,做画时笔和画都不在心上,画时一张白纸,画毕心中还是那张白纸,走出自己的画境,浑然忘我。

    纵使有我,也如徐悲鸿的《田横与五百壮士》,布局时已经知道壮士们必是慷慨赴死,笔未落下,人已出境。这样每一笔才都是百转千回,每一笔都是无心而落,却又都是让人脉动血涌。想必真正巨匠者,在做画过程中,从没有陶醉过,不落最后一笔,又怎么知道哪一笔妙哪一笔败呢?画不但是画出胸中的志向,也要舒发出心中的块垒。

    要让画脱出心灵的桎梏,画只是画,或者什么都不是,这种境界才不会失手,放下境界,放下高手的姿态,你和画才不会累,世界也才会真正拥有你和你的作品。

    你和画本来就是天地的情人,不要只打上自己地老天荒的印钤……忘了自我,忘了你的作品,人与画相忘于江湖,这也是真正的艺术人生啊!

    艺术是最名副其实的围城,专门围困精英,走得出来就是逍遥自在,深陷其中就是苦大仇深啊,围城中的艺术家,是上天对人类最恶毒的惩罚……

七、不知秋思落谁家

    画是艺术的孩子,有的孩子住进博物馆,有的孩子落户在巨万之家,也有的孩子人群中流浪,甚至头插草标无人问津……

    画作既然已经完成,就如长大的孩子,由他们随缘去吧。肯定会有好孩子为你光宗耀祖,也可能有孩子让你担了骂名。不过艺术永远是艺术,艺术家也永远是艺术家,王朝可以更改,这个谁改不了!只有不合格落后的观众,绝对没有不合格的艺术家!

    画象不象落叶啊,在秋风里飘呀飘,不知最终飘落在谁家?

    画象不象蝴蝶啊,人们追呀追,不知最终飞舞到谁家?

    英雄不问出处,画是一定要被盘问考据的,只是画的谛造者不要总惦记着画,画是你制造的精灵,谁都不知道精灵的去处……

    但你一定要知道,画其实永远都比人活得快乐,这就可以了……

 

 

2009年9月1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