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某博客蝴蝶童年-冯船江蝴蝶童年-冯船江

诗歌语言技巧之近体诗篇


    前言:

    中华文明古国是诗的王国,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,是中华文化彩风最美丽的羽毛,诗歌和神话传说一起,为文化的源头活水,这已被世界各国、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所见证。

诗歌言情言志,是中华民族发展大潮中的盐份和骨骼,激励并支撑着东方巨龙重新直立行走,并去实现飞天的梦想。

   《诗歌语言技巧》是一部讲述诗歌写作的语言类美学书籍,全书分三篇:1、近体诗篇;2、词牌篇;3、现代诗歌篇。

    其中近体诗篇从中华民族诗的起源讲起,主要讲述古体诗和近体诗(唐诗)的写作要求与技巧,实为有志于中国古典文化继承与研究的少年儿童启蒙之首先,也是为培养中华神童而谱之篇章。

美国说要让他们的儿童赢在起跑线上(胎教),我说,我们要让孩子们赢在花园里。让孩子们在祖国的百花园里,读诗懂诗写诗,让孩子们用诗的语言,早早完成学业、事业、生活三冠王的加冕。

    正文:

    一、诗歌发展简述

    一般认为《诗经》是我国诗歌的起源,大约在2500~3000年之前,其实,在《诗经》以前,可以追溯到更渺远的上古,诗歌已经诞生了。并且《诗经》的初名应为《诗》或《诗三百》,到汉代才被尊称为《诗经》,成为儒家的经典。

    也就因为《诗经》是经过孔子编定的,所以李增林教授认为,《诗经》不应该被称之为世界最早的诗歌总集,而应该是最早的诗歌选集,我也倾向认同于李教授的观点。

   《诗经》分风、雅、颂三类,风即十五国风,是在黄河流域采集的民歌。雅又分大雅和小雅,颂则有四十篇,雅颂中有相当部分是贵族礼乐,有庙堂颂歌和部族史诗。《诗经》里的作品都是合乐可唱的,实际上也就是歌词。从楚辞 、乐府到唐诗宋词都是合唱的,所以诗也称诗歌。《诗经》的形式以四言为主,比如全书的第一首《关雎》就是:

    关关雎鸠,

    在河之洲,

    窈窕淑女,

    君子好逑。

    ……

    全诗二十句,四音到底,每句两个节拍,开头四句是一、三、四三句押韵,其它是逢双句押韵,此诗用比兴的手法写得非常生动,艺术上达到相当的高度。所以说,有志于诗歌的学子,读《诗经》背诵《诗经》是最有利于诗歌的启蒙。

     最早古书记载的诗歌有《吕氏春秋》,中葛天氏的“歌八阕”,估计还是载歌载舞的,可惜没有流传下来,那这首《弹歌》就应该是最早的诗歌形式了。

    断竹

    续竹

    飞土

    逐肉

    原始型的二字诗,反映的是上古的狩猎劳动。

   《楚辞》出于南方长江流域,是在楚国的民歌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,大约在《诗经》出现的二、三百年后,以屈原的作品为主。当下温总理的几次政府工作报告都引用过屈原的诗句,比如:

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

    在屈原的忧国愤世情结中,有牢骚之意,千古绝句亦有无奈之时。

   《楚辞》与《诗经》为我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文学潮流的源头,后来的杰出诗人杜甫应缘于《诗经》,而李白则师承《楚辞》。《楚辞》突破了《诗经》的四言文式,多用六言兼杂言,每逢单句句尾加语助词“兮”字,六言就成了七言,“兮”即是“啊”的意思。

   《汉乐府》是汉朝的官方音乐机构,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,组织文人创作歌词和配乐,供宫廷宴乐时传唱的歌词。

    后逐渐趋向于五言,现存四十多首,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推叙事诗《陌上桑》。

《汉乐府》和《南北朝乐府》对于诗歌的发展,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,代表作还有《敕勒歌》和《木兰诗》。

    从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看,在五言乐府民歌的影响下,诗歌由杂言发展规范为五言体,后又扩展为七言体,这两种诗体都称古体诗,古体五言诗的杰出代表有班固、曹植、陶渊明等人。七言古体诗的发展历程中,张衡、鲍照等人起过重要作用。

    古体诗泛指唐朝近体诗产生以前的所有诗歌,古体是相对于近体而言的。古体,近体,这是唐朝人起的名字,我们沿用至今,其实现在我所说的近体诗,就是以唐诗为主。

    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两类,各自也分五言和七言,它的特点是有严谨的格律,对字数,句数,押韵,平仄,对仗等都有严格的规定,不能偏离。近体诗兴起于初唐,成熟于盛唐,标志着我国诗歌发展已经完全成熟,相继出现了李白,杜甫,白居易等伟大诗人。

    因为此篇主要是论述近体诗的格律特点和基本写作要领,近体诗以后的宋词,散曲,新诗暂不论述。

    二、近体诗的押韵与平仄

诗是歌唱吟诵的,需要琅琅上口,这就要求诗的音韵和节奏要铿锵有力,反复回味。这主要表现在押韵和平仄两个方面,对韵和平仄进行整理分类,作为写诗遵循的准则,就成了韵书,韵书单独成典,可另购买单行本学习研究。

    1、押韵

    要知道什么是押韵,如何押韵,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韵。

    汉语的一个音节(即一个汉字)分声母和韵母两部分,声母在前,韵母在后,极少数音节只有韵母。那个韵母(元音)就是韵。比如杨,声母是y,韵母是ang,ang就是韵。凡是韵母为ang的音节,都是同韵或邻韵,比如唐,香等。古人当时是用切音来分辨,今不必多说。

    比如一首杜诗:

    黄四娘家花满蹊,

    千朵万朵压枝低,

    留连戏蝶时时舞,

    自在娇莺恰恰啼。

    除第三句规定不押韵,其余一、二、四句皆押i韵,压韵的字都在韵末,这个字叫做“韵脚”。当然有些近体诗只是二、四句押韵也是可以的,比如一首王之涣的诗:

    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
    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
    由此可见,这个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句尾上,叫做押韵,但字不能相同或同声母。

近体诗,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,双句必须押韵,单句不用押韵,当然古今发音不同,有些近体诗为了体现韵律美,还是要发古音的。

    2、平仄(zè)

    押韵是韵母的问题,那么平仄呢,那是音调问题,又和押韵密切相关。

    声调是汉语的一大特点,汉字按发音的高低,长短,升降来区分为不同的声调,古代和现代汉语普通话都有四个声调,但内容不同,现代汉语中,入声已经消失,分为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,其中阴平和阳平是平声,上声和去声是仄声,也就是说一声和二声是平声,三声和四声是仄声。

   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,古体诗在押韵和平仄声方面,规定宽松,不按平仄和押平韵的古体诗被称之为古风,有时古风还兼杂言。虽近体诗风光无限,但历代诗人还很钟爱古风,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鸿篇,比如 

   《春江花月夜》,《将进酒》,《长恨歌》等。乾隆皇帝说一首《春江花月夜》就是全唐诗的浓缩,也不知道是对古风的追捧,还是律诗的悲哀。

    近体诗相间地运用平仄声的字,读起来更加悦耳动听,在句中的平仄怎样相间,近体诗有格式可循。词、曲也有格式,此篇不论述。

    但在古代汉语的平水韵中,还是有入声字,入声是仄声,总共有大概七百多个入声字,这在将来也需要了解记住,不然在沿用《词林正韵》作填词或遵循平水韵时,就会引起对古典诗词韵律理解的混乱。

现代人写旧体诗,可以用平水韵或放宽的平水韵,也可以用《诗韵新编》或《中华新韵》。

总之,押准韵角是最主要的,但一首诗中,旧韵与新韵不能混用。

    笔者以为学写旧体诗的人应先学习用平水韵作诗,然后可以用新韵作诗。当然直接用新韵亦可,这是我的经验,似有懒人之嫌。

    当然对于儿童启蒙,能先读韵书最好,记准韵部,这样日后的写作,押韵就没有问题了。

懂得近体诗的押韵和平仄,就算初入诗门了,当然近体诗写好了,古风就更会得心应手了。

     三、近体诗的特点

    近体诗有完备的格律,对字数、句数,押韵,平仄,对仗都有严格的规定,不能悖离。

    1、字数: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,不能有杂言。

    2、 句数:每首或四句(绝句),或八句(律诗),或十句以上按双句数增加(排律)。

    3、只能押平声韵,一韵到底,中间不能换韵,逢双句押韵,首句可以入韵,也可不入韵。三、五、七句均不能押韵,且句尾必须是仄声字。一般讲只有首句入韵,方可押一个邻韵。邻韵一般是指韵母相邻的字。比如ong,eng等。

    4、句中平仄相间,句子第一、二句平仄相反,称之为相对;二、三句平仄相近,称之为相粘。三、四句相对,四、五句相粘,五、六句相对,六、七句相粘,七、八句相对,违反之称之为失对或失粘。

    5、律诗中间两联(三四五六)须对仗。

    6、 一首诗最好避免重复字,有意重复者例外。

    四、 律诗的平仄格式

   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,称五律和七律,每首八句,每两句为一联,第一联叫“首联”,也可以叫“起联”,第二联叫“颔联”,第三联叫“颈联”,第四联叫“尾联”,也可以叫“落联”。每一联的上句叫“出句”,下句叫“对句”。其基本平仄句型如下,掌握了它,各式格式都可推导出来,五言的是:

    仄仄平平仄(A)

    平平仄仄平(B)  

    平平平仄仄(C)

    仄仄仄平平(D)

    七言的是:

    平平仄仄平平仄(A)

    仄仄平平仄仄平(B)

    仄仄平平平仄仄(C)

    平平仄仄仄平平(D)

    律诗的格式暂略,儿童启蒙律诗难度过大,因为律诗中的对仗要求过于严格,不易学,应待待儿童基本功扎实后再学习写作。

    笔者认为启蒙写近体诗还是从绝句开始。

    五、绝句

    笔者一直主张儿童应多写绝句,因为律诗要求太多,属带着枷索跳舞的感受。介绍律诗也为引出绝句,因为绝句是四句,是律诗的一半,为此人们又称之为截句,其押韵,平仄等要求与律诗一致。当然律诗是中国  文学的瑰言,绝句学好了,还是要写律诗的。

    五言绝句的标准格式为:

    仄起仄收(首句),首句不入韵。

    (1)仄仄平平仄(A)

    平平仄仄平(B)

    平平平仄仄(C)

     仄仄仄平平(D)

    (2)平起仄收,首句不入韵

    平平平仄仄(C)

    仄仄仄平平(D)

    仄仄平平仄(A)

    平平仄仄平(B)

   (3)仄起平收,首句入韵

    仄仄仄平平(D)

    平平仄仄平(B)

    平平平仄仄(C)

    仄仄仄平平(D)

   (4)平起平收,首句入韵

    平平仄仄平(B)

    仄仄仄平平(D)

    仄仄平平仄(A)

    平平仄仄平(B)

   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为:

   (1)仄起平收,首句入韵

    仄仄平平仄仄平(B)

    平平仄仄仄平平(D)

    平平仄仄平平仄(A)

    仄仄平平仄仄平(B)

    (2)平起平收,首句入韵

    平平仄仄仄平平(D)

    仄仄平平仄仄平(B)

    仄仄平平平仄仄(C)

    平平仄仄仄平平(D)

    (3)仄起仄收,首句不入韵

    仄仄平平平仄仄(C)

    平平仄仄仄平平(D)

    平平仄仄平平仄(A)

    仄仄平平仄仄平(B)

    (4)平起仄起,首句不入韵

    平平仄仄平平仄(A)

    仄仄平平仄仄平(B)

    仄仄平平平仄仄(C)

    平平仄仄仄平平(D)

    至于绝句也有其变体的格律,今不做多余介绍。

    六、一、三、五不论和拗救

    (1)由于近体诗的平仄粘对格式,过于严整很难保证作者通篇合律,所以也有可变通之处,某些地方可平可仄。

    人们往往这样变通:

    可平可仄的是七言诗中的第一、三、五字,所以规定一、三、五字可不论平仄,但二、四、六字必须平仄分明。第七个字是韵角或必须仄声,是雷打不动的,所以只提二、四、六字,其实应为二、四、六、七分明。这个说法可取,但也不能做为定律,但通常每句的第一个字是可以不论平仄的。

    (2)拗救

    拗救是指近体诗有一些地方违背了平仄粘对的定律,不能论平仄之处变通了,这为拗,就要在其它地方补救了,叫救。“拗救”好了,就算合律,拗救有对句救,本句救和兼救,今天也不一一赘述了。

    七、境界要高,意境要美

    常常有人说,作诗贵在立意,通常说就是儿童写诗要主题高尚,思想标新立异。诗本身就是避俗避熟的文学作品。

    形象化思维是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,它通过想像,联想,比喻,抽象等方式塑造艺术形象,反映生活,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,不用直接说出,而是通过想象和比喻。

下面谈一谈赋、比、兴。

    宋朱熹下定义说:

赋是“陈言其事而直言之”;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;兴者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辞也。

比就是比喻,也包括比拟。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刻画说明另一种事物,比拟是以人拟物或物拟做人,实际也是一种比喻。

    比喻有明喻和暗喻两种,根据喻体和本体之间的联接词,比如用象是明喻,是为暗喻。毛主席是红太阳,为暗喻;毛主席象太阳,为明喻。

   兴在诗歌中用之也比较广泛,就是起兴,常常用在诗词的开头,以引起下文,比如李白的《将进酒》。

兴通常是兴造环境和氛围,以引出下面产生的情感。

    赋虽直言其事,但也能用直叙的方法刻画具体形象。

    总之,诗中当多用比兴,方有诗境,但也不能没有赋的叙言,那样诗就容易流于晦涩了。

    八、 逢词造句下功夫

   诗是短小的文学形式,一首绝句二十八个字,需要精心提炼每一个字,成诗之后还要反复推敲。在字句中狠下功夫,由字到句再到意境,称之为炼字、炼句、炼意。可谓是“三年得两句,一吟泪双流”。

古人将诗词布局谋篇归纳为四个环节:起、承、转、合。

    起是开始,承是承接,转是转折,合是结束。

    在绝句中,每句都正好占一个字,所以说学好写好绝句,是学生成功的基础,这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写作和哲学的道理。

    结束语:

    中国是诗的海洋,诗人才子更是代代辈出,我受关淮生老师大作启发,加上自己二十余年的写诗之愚见,写如此文字,愿能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抛出引玉之砖,同时静候批评指正,并与杨鼎晟小朋友共勉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0年4月6日